辟谷又叫断谷、绝谷、却谷,字面意思是不食五谷。辟谷术起源于先秦,流行于晋唐,道教创立后,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养生术。传统辟谷术主要有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。服气辟谷主要是通过绝食、调整气息(呼吸)的方式来进行,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学依据;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(五谷)的同时,通过摄入其他辅食(坚果、中草药等),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。服药辟谷是目前最常采用的辟谷方式,即使是服气辟谷也特别强调同时添加辅助食品或药物,古文有载如晋朝人乐子长传“漱咽华池法”:常含枣核,如儿吮乳,久之乃满,咽其三分,而留二分。与气俱咽,可以周而复始。

也就是说,辟谷并不是指完全的不吃任何食物,而是少食或食用“特殊食物”。古人称辟谷为“一食为适,再食为增,三食为下,四食为肠张,五食饥大起,六食人凶恶,百疾从此而生”,并强调“全不食亦凶,肠胃不通”。也就是说辟谷过程中只是不吃日常五谷食物,减少进食,并不是不食,否则“亦凶”(损害健康)。

现代科学研究的诠释

辟谷是通过限制饮食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,这看似玄学的理论实际上与现代科学研究结果如出一辙。事实上,现代意义上的禁食疗法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。禁食也绝非一年半载不吃不喝,而是通过禁食与正常饮食交替、短期内连续禁食或者限制饮热量等方式进行。

饮食限制(CR)和间歇性禁食(IF)是流传广泛的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的方法。CR通常为常规饮食的10–50%。目前,老年病学家已将CR视为唯一的有充分依据的抗衰老实验模型,并且是研究衰老干预措施的黄金标准。CR干预可延缓生物衰老并减弱许多与年龄有关的病理过程,从而延长平均寿命和最大寿命。CR可以调节很多慢性疾病,例如动脉粥样硬化,糖尿病,肥胖症,癌症以及其他与代谢相关的疾病。IF则是定期间歇性禁食,目前研究认为IF有与CR类似的调节作用,其可以预防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,进一步延缓衰老进程。

众多现代研究发现,从低等生物真菌、果蝇到哺乳动物的小鼠和犬类,限制能量摄入均能起到延长生物寿命的作用,即“饥饿”的动物不但活得更久,并且活得更健康。

早在2017年,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,限制热量确实能延长恒河猴的寿命并让它们更健康地生活。这项研究排除了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,如实验动物年龄、性别、饮食构成等,研究认为热量限制确实是影响寿命进程的手段。

辟谷不是谁都可以

尽管现代研究认为CR和IF这种类似辟谷的饮食方式可以调节人体状态达到防治疾病、延缓衰老的效果,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替代药物治疗疾病,更不是适合所有人的养生方式。如果盲目跟风禁食,不但不能延年益寿,可能反而会加速损害机体健康。断食疗法或者极低热量饮食对身体健康的伤害超乎人们的想象。

事实上,不少人因断食或者极低热量饮食而缺水、休克,或者导致急性肾衰竭,严重者还会导致猝死。因此,节食同样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。且科学的饮食限制的也没有最佳标准,间歇性禁食的时间、频率、每次禁食的时长有很大差异,到底哪种才是养生长寿的最佳方式也尚没有研究证实。

专家提醒,辟谷并非适合所有人群,患有心、肝、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人群、营养不良的人、老年人、生长发育期的儿童、孕妇和乳母、体质虚弱的人均不宜辟谷。普通人也不建议轻易自行尝试。

从营养学角度来看,维持健康的最佳方式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、适量运动及良好的心态。想了解健康养生的饮食大法吗?可参考往期文章:古人养生智慧能传承千年自有其道理,但辟谷之道,不是简单的饮食方式,辟之五谷,养之身心,道法自然,天人合一,通过辟谷的形式修炼身心,才能最终实现延年益寿。所以,重要的不是如何饮食,坚持正确的道,保持身心健康,才是养生要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