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空了些,学习一些有意思的东东。主要是看网上的教材,这篇也是边看编写的。
Python教程
输入:raw_input()
,输入形式为字符串格式
>>> name = raw_input(\'input sth:\')
input sth:Michael
>>>name
\'Michael\'
>>>birth = int(raw_input(\'birth: \'))
birth: 1485
>>> birth
1485
这样就把输入的字符串转换为整型了。
输出:print
print \'The quick brown fox\', \'jumps over\', \'the lazy dog\'
>>>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
Python可以没有大括号{}和分号,用缩进替代{},程序区分大小写。
比如:
name = raw_input(\'enter a number:\')
if name >= 0:
print name
elif name < 0:
print -name
else:
print \'not a number\'
包括了整数(ox表示十六进制),浮点数(1.23e9=1.23 x 10的9次方),字符串(\\为转义字符),布尔值(True,False,可以用and,or,not运算),空值(None)
数据类型包括变量和常量。常量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(类似C++的define)。
Python的变量赋值类似指针
a = \'ABC\'
b = a
a = \'XYZ\'
print b
最后结果是XYZ
计算机能处理的是二进制文件,就需要把字符串转化为二进制数字进行保存。最早时采用的是ASCII
编码方式,用一个字节(8位)把字母编码到计算机里,比如A
对应数字65
,z
对应122
。其他语言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编码,比如GB2312
编码中文(两个字节)。在不同语言采用不同编码保存时,读取字符串就成了问题。
因此有了Unicode
,把所有语言用一种方式编码。但有时Unicode
占用内存较浪费,比如A
只需要一个字节的内存,事实上多过一个字节,就又有了UTF-8
编码,智能化字符串的编码方式,节省内存。
Unicode转换为UTF-8保存到文件::
浏览网页的时候,服务器会把动态生成的Unicode内容转换为UTF-8再传输到浏览器::
文件保存的是UTF-8的编码方式,打开时变为Unicode编码方式。
Python的出现比Unicode早,普通的字符串用ASCII
编码
>>> ord(\'A\')
65
>>> chr(65)
\'A\'
后来增加了对Unicode的支持
>>> print u\'中文\'
中文
>>> u\'中\'
u\'\\u4e2d\'
Unicode
编码转换未utf-8
编码
>>> u\'ABC\'.encode(\'utf-8\')
\'ABC\'
>>> u\'中文\'.encode(\'utf-8\')
\'\\xe4\\xb8\\xad\\xe6\\x96\\x87\'
utf-8
转换为unicode
>>> \'abc\'.decode(\'utf-8\')
u\'abc\'
>>> \'\\xe4\\xb8\\xad\\xe6\\x96\\x87\'.decode(\'utf-8\')
u\'\\u4e2d\\u6587\'
>>> print \'\\xe4\\xb8\\xad\\xe6\\x96\\x87\'.decode(\'utf-8\')
中文
在代码中包含中文时,就需要用UTF-8编码读取,在文件头加一行
# -*- coding: utf-8 -*-
Python也可以使用格式化输出。
>>> \'Hello, %s\' % \'world\'
\'Hello, world\'
>>> \'Hi, %s, you have $%d.\' % (\'Michael\', 1000000)
\'Hi, Michael, you have $1000000.\'
list
类似objective-c下的NSMutableArray,
>>> classmates = [\'Michael\', \'Bob\', \'Tracy\']
>>> classmates
[\'Michael\', \'Bob\', \'Tracy\']
可以使用len(classmates)
计算list元素个数,classmates[-1]
获取list最后一个
元素。
在list最后增加一个元素
>>> classmates.append(\'Adam\')
>>> classmates
[\'Michael\', \'Bob\', \'Tracy\', \'Adam\']
在某个index插入一个元素
>>> classmates.insert(1, \'Jack\')
>>> classmates
[\'Michael\', \'Jack\', \'Bob\', \'Tracy\', \'Adam\']
删除list的最后一个元素classmates.pop()
,删除某个index的元素classmates.pop(i)
。
tuple
是另一种有序元祖,与list类似,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后就不能修改了。
>>> t = (1, 2)
>>> t
(1, 2)
如果只定义一个元素,采用t = (1)
,则t不是一个tuple,而是一个整形数字,因为()
也可以认为是数学公式中的小括号。可以通过加上,
来区分tuple和单个数字t = (1, )
,python在显示只有一个元组的tuple时,也会加上,
。
tuple
也可以是可变的,比如:
>>> t = (\'a\', \'b\', [\'A\', \'B\'])
>>> t[2][0] = \'X\'
>>> t[2][1] = \'Y\'
>>> t
(\'a\', \'b\', [\'X\', \'Y\'])
tuple
有一个元素是list,而list是可变的。这段代码的两幅图:
两段代码就可以大概知道Python下的if else
了。
Python省去了{}
,使用缩进代替。
age = 3
if age >= 18:
print \'your age is\', age
print \'adult\'
else:
print \'your age is\', age
print \'teenager\'
age = 20
if age >= 6:
print \'teenager\'
elif age >= 18:
print \'adult\'
else:
print \'kid\'
#如果只要x是非零数值、非空字符串、非空list等,就判断为True,否则为False
if x:
print \'True\';
Python下的for
循环
names = [\'Michael\', \'Bob\', \'Tracy\']
for name in names:
print name
sum = 0
for x in range(101):
sum = sum + x
print sum
range(101)
= [0,1,2,3....100]
还有一种是while循环
sum = 0
n = 99
while n > 0:
sum = sum + n
n = n - 1
print sum
dict
是一种key-value
数据存储格式。
>>> d = {\'Michael\': 95, \'Bob\': 75, \'Tracy\': 85}
>>> d[\'Michael\']
95
判断某dict
中是否存在某个键值。
>>> d.get(\'Thomas\')
>>> d.get(\'Thomas\', -1)//-1为自定义返回值
-1
>>> \'Thomas\' in d
False
用pop(key)
删除dic中的某个特定键值对,比如d.pop(\'Bob\')
string
对象在Python中是不可变的。
>>> a = \'abc\'
>>> b = a.replace(\'a\', \'A\')
>>> b
\'Abc\'
>>> a
\'abc\'
a.replace(\'a\',\'A\')
,返回一个新的字符串Abc
,原来的a
并没有改变。